今月3日,中國廣東年輕女選手馮珊珊在美國LPGA資格賽第二階段考試中,以優異成績獲得2008年巡迴賽參賽卡,正式成為中國首位LPGA的職業球員,同時亦揭開中國高爾夫歷史新一頁。
馮珊珊赴美學球前,在中國業餘巡迴賽中(下稱「業巡賽」)已鋒芒畢露。2004年7月,年僅十五歲的馮珊珊在業巡賽上海站中奪得她第一個冠軍;同年11月,她再以破紀錄的212桿成績奪得她第二個業巡賽冠軍,2005年5月,再贏得昆明站冠軍,2006年9月在張家港雙山站奪冠,成為業巡賽歷史上奪冠次數最多的女子球手。
今年初,馮珊珊獲得美國國際青少年高爾夫學院(International Junior Golf Academy ,IJGA)的獎學金赴美練球。在短短幾個月後(今年10月),她以及格通過了LPGA第一階段佛羅里達賽區資格;再在11月底,在她教練加里的陪伴下,開始了五天的極大考驗,從137位參賽球負中,最終成為新晉17位獲得全卡的LPGA職業球員之一。
幸運的一代
無巧不成話,這次的資格賽還有另一位華人,就是台灣的曾雅妮。她倆都是十八歲,平時也是很好的朋友。而最終兩位中國姑娘也能携手過關,明年大可能一起打比賽,再度同場競技。
高爾夫球在中國日漸普及,關注與參與的人數逐漸增多,上至中高協(見上周一本欄),下至球場從業員,都在努力營造一個大環境,令更多的青少年選手有機會脱穎而出。而馮珊珊可說是屬於幸運的一代,在這良好的氣氛下成長。更有利的是,在中國高爾夫球的發展歷程中,廣東一直跑在最前面,而這廣東小姑娘,憑她的高球天賦,適逢其會,加上後天努力,終可踏上國際舞台。
父親任廣高協秘書長
廣州市高爾夫球協會秘書長馮雄,亦是馮珊珊的父親,當然為女兒感到自豪。他頗感觸地說,馮珊珊從一個對高爾夫完全不了解的小學生,一步步走到LPGA的舞台上,路途真很不容易。她要面對訓練環境不理想,也要兼顧上學,每周只能下場一、二次;由於缺乏世界高水平的教練,馮珊珊已換過四、五個教練,有此成績,當然要感謝中高協和廣高協的大力支持。
中高協給馮珊珊很多鍛煉的機會,馮珊珊早在十四歲時,已以國家青少年冠軍身份代表國家參加皇后盃。至於廣州高協,1999年,廣州高協組建高爾夫青少年隊,招募14至15歲隊員,以備戰2002年廣東省運動會;馮珊珊當時只有10歲,成為隊内最小的選手,直接對她的栽培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。
當然,以馮珊珊的天賦是不夠的。馮珊珊也要自己不斷努力,把課餘時間全部投入高爾夫,八年間犧牲了很多同齡孩子享受到的其他愛好和興趣, 才有了今天初步的成績。很不容易拿到LPGA巡迴賽參賽卡的馮珊珊表示,希望能够在美國繼續完成高中課程,亦把打LPGA比賽作為人生追求的一個目標。
香港高運裹足不前
內地青少年高球員一個接一個地漸漸冒起,是一個好的開始,亦是凡大國崛起的正常高球現象。反觀香港特區,這裡的高運發展,包括殖民地時至1997再至今,差不多是裹足不前多年。是香港高協推動不足,還是民間熱誠度不夠?看看每周末湧到珠三角打球的大批成年高球發燒友,難道他們之中沒有望子成龍的家長?
他們心裡應有數,香港只肯投放一億多元把粉嶺高球場改建為奧運馬術場地,而不會興建多幾個公眾高爾夫球場,不就是向香港家長作出最明顯暗示:不要期望香港高協有什麼支持;經濟能力容許的話,還是快快把願意將高球作未來職業的年輕子女,送到IJGA ()寄宿上課和學球吧。(完)
#####
本文原刊於《信報》,現經作者修訂重刊。
[ #文化 ]